愛上野豬妹The Hottie and the Nottie

波卡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寫了【波卡多試片室】原來幸福一直在身旁:《新郎不是我》[影集]一股新的影視潮流突然有感而發所以打了這篇文章。

  在美國大聯盟有所謂的小聯盟制度,就是每個大聯盟球隊都有所屬的小聯盟,不同於NBA,很多球員在大學畢業(或是肄業)後參加選秀後,在選秀中被挑選上,在那個年度可能他就以那個球隊的新人上場比賽,MLB並非如此,即便是選秀狀元,也並非能馬上在所挑選的大聯盟球隊開始比賽,那挑選的球員怎麼辦呢?!那就是放在小聯盟磨練,在小聯盟打出成績後,就有機會登上大聯盟,成為正港大聯盟選手,NBA跟MLB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基本上是因為比賽的規則跟類型,雖然NBA跟MLB都是職業運動的頂尖殿堂,但是棒球的每個位置的專業性卻強過籃球許多,今天賈奈特他可以打中鋒也可以打大前鋒,太陽隊的迪奧跟熱火隊的馬里安甚至可以從五號打到二號,但是今天你叫王建民去當游擊手,叫鈴木一朗當捕手,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因此每個球員都需要經過層層磨練,才有機會從一A打到三A,直到最後打上大聯盟,為什麼會扯上這個,因為在美國影集市場就如同電影市場的小聯盟般,除了在培養演員的演技外,也是在培養觀眾。


波卡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Bernie Mac  剛剛在編寫新的文章剛好逛到Yahoo新聞,即看見這篇報導,「伯尼麥克過世享年50歲」,這位充滿個性的黑人男星在芝加哥醫院因肺炎併發症與世長辭,令人非常扼腕,曾經一起合作電影的喬治克隆尼以"The world just got a little less funny," 表達對失去柏尼這個演員的傷痛,詳細報導可以看這篇:Actor, comedian and exasperated dad Mac dies at 50

  出生於1957年芝加哥的柏尼麥克,以脫口秀的表演,一路脫穎而出開始大螢幕的演出,第一次電影演出是1992年的由彼得麥當勞執導,戴蒙韋恩主演的《Mo' Money》算是出道蠻晚的演員,早期多擔任配角,有許多黑人電影的演出經驗,1998年的《玩家俱樂部The Players Club》開始嶄露頭角,有機會加入大卡司的電影演出的機會,直到2001年與喬治克隆尼一班大牌演員演出的《瞞天過海》(也因此成為固定班底,參予而後兩部續集的演出),在片中那種冷面笑匠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也因此成為一線配角,2003年代替比爾墨瑞在這部電影Bosley的角色(在片中為第一集比爾墨瑞演出角色John的弟弟),雖然身為配角,但是在片中有頗重的戲份,終於在2004年獨挑大梁主演《安打先生》,更在2005年與艾希頓庫奇主演的《誰敢來晚餐》,飾演難搞的黑人岳父,當年這部電影一推出即拿下全美票房冠軍,也奠定他新一代黑人搞笑男星的地位,直到近期最新發行的作品是去年強檔賣座電影
《變型金剛》,今年跟明年原本預定有兩部參予演出的電影推出,一部是由山謬傑克森主演的《Soul Men》以及眾多大堆頭(羅賓威廉斯、約翰屈伏塔、麥特狄倫...等)主演的《Old Dogs》,兩部電影也已經進入後製,但卻意外的成為伯尼麥克的遺作。


波卡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新郎不是我Made if honor

國別:美國

導演:保羅威藍Paul Weiland《1966世界盃》

波卡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昨天在店裡面跟小胖聊天,那時候不知道怎麼會聊到「芭莉絲希爾頓」,自從他的新片《愛上野豬妹》上架後,我們偶爾會聊到這個形象放蕩的女人,也因為他可以算是當今好萊塢最「蕩」的女星,但是在《愛上野豬妹》中的演出與他實際形象大不相同,有天我去國小同學開的雞排攤聊天時聊到這部電影,他說他看了以後很討厭這部電影,我很納悶的問他說為什麼?!我自己本身也看過,基本上「美」、「醜」的衝突的確給人很多笑點,如同以前我在學服裝畫時,我最愛用黑白格,老師就曾經誇獎過黑白色這種對比是給人最強烈也是最舒適的感覺,而許多喜劇都是架構在這種非非即是的喜感中,「胖」與「瘦」、「聰明」與「笨」,而「善」與「惡」至今依然是不可動搖的根基。回到原本的話題,我們聊到希爾頓,對於這樣的論調他略感認同,他說:「觀眾總是喜歡美女當花瓶,不然就像是希爾頓在《恐怖蠟像館》中慘死這樣的情節」,很極端的想法,但是他說看希爾頓被秒殺就跟看他當花瓶或是裸露一樣有快感,如果當年《登峰造擊》請布蘭妮演出被希拉蕊史旺痛扁的對手,在他被重擊的時候還正面拍特寫他臉部扭曲的畫面....,他話一出我馬上讚嘆的說「那一定是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那種看到美女花容失色的樣子是否滿足人類內心「忌妒」、「破壞」的陰暗面,藉此抒發內心的不滿與缺陷,往往大快人心,於是「惡搞」的名詞出現了,如同艾希頓庫奇的節目「Pu nk'd」,當然介於文化與娛樂中間的電影產業,當然也不會錯失這個機會。

Director Aaron Seltzer and co-writer/producer Jason Friedberg in 20th Century Fox's Date Movie

  電影中「惡搞」不在小數,《世界末日》中的MIT也是惡搞得一種(近年已經轉為MIC的趨勢了),但是說到電影X惡搞,絕對不可能不知道這兩個人傑森佛瑞迪柏格Jason Friedberg以及艾倫賽茲Aaron Seltzer這兩人(如上圖左為艾倫右為傑森),而惡搞電影的開山始祖就是出至這兩人之手,而《驚聲尖笑》成為這類型電影的先河,這部電影由喜劇圈韋恩黑人三兄弟(也就是《小姐好白》《小孩好黑》的導演)中的凱南艾佛列韋恩執導,當年賣出1億5千多萬美金的票房成績,把當年賣座電影《驚聲尖笑》狠狠的噱了一頓,多少反映出因為《驚聲尖叫》而一窩蜂公式化的驚悚片的浮濫(之後出了《驚聲尖叫》續集、《是誰在搞鬼系列》),第一集有不錯的成績下,隔年以兩倍的資金拍攝第二集《驚聲尖笑2》市場反應卻不如第一集,續集惡整經典影片《大法師》、《人魔》等,不知道是失去噱頭還是主題缺乏吸引力,收益反而只有第一集的一半,於是雖然在韋恩兩個弟弟還是參與第三、第四集的演出及編劇,但是導演改為《站在子彈上的男人》的大衛蘇克執導,在更換導演後第三集又再次衝到一億一千萬票房,而傑森與艾倫兩人也許也看出點子的疲乏,於是兩人跳出來拍攝了《正宗約會電影》,而這部電影推出後,馬上將以往針對熱門電影的風格分類化,而這部電影推出後登上了全美票房冠軍,也讓他們嚐到成功的滋味,當年《驚聲尖笑4》推出,小幅下滑僅賣出九千萬票房,也因此兩人決定自我突破,隔年推出以經典奇幻電影為主的《史詩大帝國》一上映又再度登上冠軍寶座,即便這類電影已被眾多影評人、影迷斥罵,但是還是敵檔不了觀眾進場觀看的慾望,去年走紅的
《300壯士》也難逃他們的毒手,今年年初的《這不是斯巴達》又再次登上首周票房冠軍,除此之外與他兩人合作《驚聲尖笑3》、《驚聲尖笑4》的克雷格馬辛預計在今年推出自編自導的《Superhero Movie》(香港翻譯為《超低能特攻隊》),看名字不難猜想他們要惡搞哪些電影,而傑森與艾倫也並未停手,兩人的新片《災難大電影》預計今年推出。

波卡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這幾年有許多影集翻拍成電影,不但有亮眼的票房,又勾起許多人童年的回憶,也反向帶動影集在台灣的熱賣程度,在我國中時代有一波「哈日潮」,那時候《東京愛情故事》等日劇掀起一波一波的熱潮,而當年我還因為織田裕二的《發達之路》差點跟家裡鬧起家庭革命,而曾幾何時熱門的日劇,在我念高中時被慢慢被另一個鄰近的國家崛起給消弱,《藍色生死戀》《冬季戀歌》等韓劇一波接著一波來,人稱的「韓流」的哈韓風,至今雖然有稍微衰退的局勢(不知道這跟韓國「去漢化活動」是否有關係)但是熱門韓劇還是賣得呱呱叫,而港劇一直是在中間的中流砥柱,但是總是不成氣候,多少與殖名地文化多少有點關係,至於大陸劇也因為國家限制所以提財往往不夠自由,在加上古裝劇當紅,選擇性太低,也一直沒辦法打入台灣主流市場,而在這些外來電視劇的影響,台灣偶像劇有急起直追之勢,近年不少成功外銷的偶像劇,被視為「颱風」反倒是造成國外風靡在台灣的影響力卻不如想像中的大,唯有幾部搬得上檯面(如早期的《流星花園》近期的《命中注定我愛你》),如果說現在真的要選出所謂主流,我可以很確定的講「美國影集」絕對是現在的主流。
 
 

飛狼

百戰天龍

波卡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瓦力Wall-E

國別:美國

導演:安德魯史坦頓Andrew Stanton《海底總動員》

波卡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在寫《九降風》那篇文的時候勾勒起許多那個年代的回憶,回想到《藍色大門》也想起這這個樂團與這兩張專輯,唱片現在塵封在唱片櫃第一角,我翻找了一下再把這兩專輯拿出來轉了又轉,有種好像又回到那個年代的感覺,「1976」算是個老團,還記得那年代的本土樂團新生代,如今已經發了五張專輯(印象中應該沒錯)。


  當初認識這樂團有個很有趣的故事,記得以前INTERNET剛風行,上網除了玩遊戲就是上聊天室聊天。當初想要取個簡單又有力的名字,剛接觸搖滾樂的我,就自以為是的拿Smashing Punpkin一首歌「1979」當暱稱,結果稚嫩的我,打成1976。上線沒多久有個女生敲我,他說他在茱莉亞音樂學院念書,聊著一些我不懂的搖滾樂,或是他在夜店當DJ有的沒得。

波卡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