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推出前,我就按耐不住去買了原著小說來看。【胡士托風波】這本小說是主角艾略特泰柏的自傳小說,在書的前半段除了敘述他與家人格格不入的關係外,也露骨描寫他的性向以及對於性愛的渴望與病態。當初邊閱讀時邊思考著,在《色戒》後,李安又挑起他擅長描寫的同志題材作為創作的主軸。相較於《囍宴》及《斷背山》那種內斂、壓抑的情感,艾略特泰柏的《胡士托風波》顯得開放或者可以說是放縱許多。而小說取名為【Taking Woodstock: A True Story of a Riot, A Concert, and A Life】,其實與我們以往印象中的《伍茲塔克》紀錄片有所差異,也因此不論小說或是電影,對音樂的部份都少有著墨。簡言之這本小說其實就是架構在「伍茲塔克音樂會」的一個故事。也因此在看完小說後,讓我充滿好奇,卻也有點失望。好奇是李安這次要怎麼去詮釋艾略特泰柏內心對於愛情的渴望與掙扎;失望的是當初希望藉著電影重溫音樂盛事的期待。